新闻
开放时间
8:00-17:00,16:00以后停止售票(节假日不闭馆),周一闭馆维护
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动态 / 新闻 / 正文

你都认识吗:鹬鹳鹛鹀䴓鹮鹲鸻鸫鸨鹟

22-06-09 16:07:51     来源:

 

 

今天和朋友们一起去了自然生态博物馆,里面有好多漂亮的鸟儿,可是们的名字都好难认啊。

 

鸟?不就是麻雀、喜鹊、鹦鹉、画眉等等嘛,没有什么生僻字呀……

 

NONONO……我见到的都是:鹬鹳鹛鹀鹮鹲鸻鸫鸨鹟鹎鹪鹩鸲鹆鸧鹒鸺鹠 ……

 

……好可怕

鸟字旁的生僻字似乎格外多,你有没有想过,把它们和那些漂亮的鸟一一对应起来呢?

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!

 

鹬(

鹬类有“三长”的特征:长嘴、长脖子、长腿,它们能在海滩和浅水区域,边走边低头觅食。

勺嘴鹬:勺嘴鹬喙基平扁,先端扩大呈铲形,这是它外形最具特色之处。

 

 

反嘴鹬:反嘴鹬的喙为黑色,细长而向上翘,让你一眼就能认出它来。

 

 

鹳(guàn)

鹳是一个大型水鸟科的统一称为,它们广泛分布于比较温暖的地带,通常来说鹳有很长的腿,还有带蹼的爪子,有些品种的鹳头上或脖子上几乎没有羽毛。

鲸头鹳:“网红”鲸头鹳个头巨大,嘴巴大得像一只鞋,动不动就摆出无辜的眼神,看上去呆萌无比。

 

 

 

鹛(méi)

鹛类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东部、南部以及非洲,其中分布于中国的鹛类共计142种,占世界鹛类记录总数的50%,中国因此而被称为鹛类王国,而鹛类大多是林中的歌唱家。

剑嘴鹛:剑嘴鹛为鹟科剑嘴鹛属的鸟类。分布于尼泊尔、不丹、印度、缅甸、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,多生活于满生蕨类的下木间、松树或竹林间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。

 

 

鹀(wú)

鹀科是雀形目的一个大科,科的鸟最大的特点是:喙成圆锥状而较尖,且喙紧闭时上下喙间有缝隙。

黄胸鹀:俗名“禾花雀”,个头和麻雀相仿,它们每年迁徙时落入捕鸟人的网,被卖给餐馆、商贩,因此近几年部分地区黄胸鹀开始罕见,甚至已经找不到了,这么漂亮的禾花雀生生被吃成了濒危。

 

 

鹮(huán)

类生活于温暖地带,以水生动物及两栖动物为食,特征细长而向下弯的喙由于生存环境恶化、天敌威胁等影响,有些鹮类已成为濒危物种。

朱鹮:曾广泛分布于中国、日本、俄罗斯等地,后因环境恶化等因素,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,一度濒临灭绝,目前只有中国有野生朱鹮。截至2018年,野生种群朱鹮数量已超过1700只。

 

 

(shī)

广泛分布于欧洲、亚洲和澳洲,据说它们喜欢在洞里筑巢,到了秋天还会储存食物以便过冬,而且是唯一一种能头向下尾朝上往下爬树的鸟类。

绒额:色彩鲜艳体小,嘴红色,前额天鹅绒黑色,头后、背及尾紫罗兰色。雄鸟眼后具一道黑色眉纹。下体偏粉色,颏近白。幼鸟色暗而嘴近黑。分布于印度、中国南方、东南亚至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。

 

 

鹲(méng)

鹲生活在热带海洋上,它们常常成群在海岛陡崖上筑巢,潜到海水里捕捉鱼和乌贼,鹲最有特色的就是它超长的一对中央尾羽,这是它和海鸥、军舰鸟的明显区别

红嘴鹲:是鹈形目鹲科鹲属鸟类。其体长约1000毫米,形长的白色中央尾羽,长约体长的1/3;嘴红色,大而直,长55~60毫米,除繁殖季节登陆产卵育雏外,其余时间均在海洋上飞翔,主要以飞鱼、乌贼为食,亦吃甲壳类动物。红嘴鹲主要分布于印度洋、太平洋、大西洋等热带和亚热带部分以及中国大陆西沙群岛等地,多生活于海洋性岛屿峭壁上,主要种群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和佛得角群岛。

 

 

鸻(héng)

鸻的腿细长,脚有前趾没后趾,特别适于涉水,鸻的名字源于拉丁语表示“雨”的单词。原因有二,一是鸻经常出现在大雨之后,二是因为某些鸻的羽毛颜色斑驳,好像被雨淋过

笛鸻:属小型涉禽呈沙色大小如麻雀,跗蹠修长,胫下部亦裸出。中趾最长,趾间具蹼或不具蹼,后趾形小或退化。翅形尖长,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,形狭窄,甚短小;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。三级飞羽特长。尾形短圆,尾羽12枚。迁徙性鸟类,通常沿海岸线、河道迁徙。

 

 

鸨(bǎo)

鸨善走不善飞,因其身躯肥大,它喜食蝗虫、毛毛虫等害虫,对人类是有益的,繁殖期的雄性大鸨,会从颏和喉侧长出成束的灰色须状羽。

大鸨(学名:Otis tarda)是匈牙利的国鸟,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 低危物种,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。大鸨的形态特征为嘴短,头长、基部宽大于高,翅大而圆,无冠羽或皱领。它栖息于广阔草原、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,通常成群一起活动,十分善于奔跑,大鸨既吃野草,又吃甲虫、蝗虫、毛虫等。大鸨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、摩洛哥北部、中东、阿富汗北部、中亚、西伯利亚南部、蒙古,往东一直到俄罗斯东部,偶尔也见于印度和日本。

 

 

鹟(wēng)

大多数鹟的显著特点是嘴宽而扁平,脚比较小,喜欢栖于温暖的森林,鹟全球大约有60多种,其中的塔希提岛鹟由于数量稀少,已列入濒危动物。

黑枕王鹟:中等体型(16厘米)的灰蓝色鹟。雄鸟:头、胸、背及尾蓝色,翼上多灰色,腹部近白,羽冠短,嘴上的小块斑及狭窄的喉带黑色。

 

 

鹎(bēi)

鹎的种类很多,其中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白头鹎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头翁,它的得名源自于雄鸟头后部清晰的白色,白头鹎不太怕人,而且日常能吃掉大量的农林业害虫,是益鸟。

大绿叶鹎:属于脊索动物门、鸟纲、雀形目、叶鹎科鸟类,分布于印尼,马来西亚,缅甸,新加坡,泰国。列入《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(IUCN)ver 3.1:2009年 鸟类红色名录。

 

 

鹆(qú yù)

鸲鹆这名字听起来陌生,但其实就是八哥的学名,上喙基部羽簇明显,鸲鹆善于在地上活动,且走起来的样子高傲自大,飞起来看上去有些笨拙,其实非常灵巧。

鸲鹆:八哥,椋鸟科八哥属鸟类。它通体黑色,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簇,有如冠状;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;嘴乳黄色,脚黄色。以蝗虫、蝇等昆虫为食,也吃谷粒、植物果实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,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次生阔叶林、竹林和林缘疏林中。

 

(pì tī)

 

的翅膀并不发达,飞行能力不强,体型很小的在陆地上行动颇为笨拙,但潜水功夫了得,——它能仅仅将头探出水面呼吸,而整个身体都在水中,由此得了个“王八鸭子”的外号。

 

凤头鸊鷉:鸊鷉目鸊鷉科鸊鷉属动物。该类动物广泛分布于欧洲、亚洲、非洲、大洋洲。凤头鸊鷉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,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,分别形成束羽冠;颈部围有一圈由长长的饰羽形成的,像小斗蓬一样的翎领,基部是棕栗色,端部是黑色;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,尾羽短而不显,趾侧有瓣蹼。其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在既是开阔水面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,极善水性,以昆虫、昆虫幼虫等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。

 

 

鹒(cāng gēng)

 

鸧鹒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黑枕黄鹂,它大小和金黄鹂相似,身体大多为金黄色,翅膀和尾部为黑色,头枕部有一道黑色带斑。

黑枕黄鹂为中型雀类。外形大小和金黄鹂相似,体长23-27厘米。通体金黄色,两翅和尾黑色。头枕部有一宽阔的黑色带斑,并向两侧延伸和黑色贯眼纹相连,形成一条围绕头顶的黑带,在金黄色的头部甚为醒目。相似种金黄鹂枕部不为黑色,黑色贯眼纹亦不延伸到枕部,二者分布区亦不同,野外不会混淆。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较暗淡。幼鸟具纵纹。体色艳丽。

 

鹠(xiū liú)

鸺鹠俗称小猫头鹰,但头上没有角状的羽毛,关于鸺鹠民间有一些迷信的说法,事实上它喜欢捕食老鼠、兔子等,是绝对的益鸟。

斑头鸺鹠:是鸱鸮科、鸺鹠属的鸟类。斑头鸺鹠为小型鸮类,体长20-26厘米,是鸺鹠中个体最大者,面盘不明显,无耳羽簇。体羽褐色,头和上下体羽均具细的白色横斑;腹白色,下腹和肛周具宽阔的褐色纵纹,喉具一显著的白色斑。

 

 

 

鹩(jiāo liáo)

鹪鹩的领地意识非常强,雄鸟主要负责驱逐入侵者,它会扇动翅膀并拍击背部,不停地晃动尾羽进行恐吓,雌鸟是最后一道防线,负责阻碍试图入巢的侵入者。

圣岛鹪鹩:是一种小型鸣禽,鸟的头顶、上体和尾部是褐色。有暗黑斑纹装饰背部和双翼。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及尾羽是褐色有黑色杂羽。下体桔红色,近下腹部和臀部颜色更为浓烈。灰白色眼眉。喉白色有少许黑色放射状纵斑纹。黑眼睛,虹膜棕色。腿是黑褐色。

 

 

鵙(jú)

鵙是雀形目伯劳科动物。其背为灰褐色,尾长,上嘴钩曲,捕食鱼虫小鸟等,是一种益鸟。

黑鸣鹃鵙:属于脊索动物门、鸟纲、雀形目、山椒鸟科鸟类,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,包括缅甸、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、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、香港、海南岛。太平洋诸岛屿,包括中国的台湾省、东沙群岛、西沙群岛、中沙群岛、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、文莱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、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。

 

 

看了这么多的鸟

有没有想要亲自近距离看看它们?

想不想知道关于它们更多的故事?

来滨海学院自博馆跟着博艺君一起去探索吧!

·